做电子商务,在当今的时代更加难了,走品牌之路已经是迫在眉睫,如果不走品牌的道路,你的生意就无法做得更大做得更强。

  互联网是个造就奇迹的地方,大大小小的网上商城也证明了通过网络做生意的吸引力。生意人把生意搬到网上来做,通过电子商务打造品牌之路,进行销售,不失为一条可行的方法。要知道,互联网也是个浩大的市场,它还具备打破地域限制、没有严格的营业时间限制等优势。现在要搭建一个网店也容易,市面上的网店系统也很多了,要做的,除了技术性的搭建工作,还有确立精准的营销思路,才能够脱颖而出,在网上淘到真金。

  从无到有,创业之路

  军人出身的曹永亮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目光如炬的他早在2000年就开始关注电子商务这一新领域。曹永亮做事非常的谨慎,这和他的军人出身不无关系,他在摸清电子商务的一切细节包括前景和形势之前不会贸然进入。他在经过一番比较和斟酌之后,曹永亮确定了电子商务作为他施展商业才华和实现梦想的舞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2005年,曹永亮携带着妻子在家乡——河南商丘启动了他的创业计划。两个人,一台电脑,一台数码相机,一千元不到的“创业基金”。日后的三个自主品牌,就从这里萌芽。

  从有到变,创新之路

  事物的发展壮大非一日之功,品牌的做大做强更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以自行完成的其中必须有智慧的投入在里面。曹永亮做到了这一点,他把兰若轩这个时尚皮具品牌经营得风生水起。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日益成熟,进入该领域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曹永亮改变以夫妻店的思路,决定放弃以低价取胜的战略,虽然这是大多数商家的惯性选择,但曹永亮却敢为天下先决定创建自主品牌。因为他清楚的地认识到靠夫妻店的模式生存不成问题,但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改变过去的经营思路和策略。曹永亮说干就干,08年初曹永亮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了品牌商标保护注册。今天,他拥有“兰若轩”“哲狼”和“草根蚂蚁”等皮具自主品牌。同时还在广州设立了研发生产基地,自产自销直接面向顾客——这样的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让曹永亮节省了资金,降低了成本。他也为自己的品牌之路埋下了伏笔。

  从变到精,探索之路

  光拥有了自主的皮具品牌意识还不够,国内的品牌那么多,如何能让自己新兴品牌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善于思考的曹永亮把目光放在了产品的质量上——以质取胜是所有商品得以畅销的真理。这条真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曹永亮把客户的需求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对客户的需求对产品的细节加以改进。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曹永亮推出的第一个自主品牌“哲狼”这个新的品牌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曹永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告诉记者,我们“兰若轩”这个品牌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把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一步的提高,同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个品牌将会在未来的网货品牌之中,有一席之地。

  从精到专,诚信之路

  曹永亮秉持诚信的经营理念他的“兰若轩”这个品牌逐渐被消费者和行业所认识,他的网络品牌之路让很多国内知名品牌商都感到惊讶,曾有某知名皮具商要收购他的“兰若轩”品牌和商标所有权。诚信和产品的质量赋予了“兰若轩”不可抵挡的魅力。大浪淘沙,淘掉的是欺诈与浑水摸鱼;大浪淘沙,淘出的是真金不怕火炼的诚信之宝。兰若轩,一个网上成长起来的诚信品牌,相信一定会引领皮具市场走向规范,引领电子商务领域走向繁荣!
近年来,由于营养摄入不均衡而导致的儿童肥胖症和成年人的心血管病、脂肪肝、糖尿病、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日渐突出,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营养学家提出,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眼下,人们的饮食观念正悄悄地发生变化。健康消费已成为时尚,低脂肪、低热量、营养丰富的饮品大受欢迎。开家菜汁店,为大家提供含丰富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蔬菜汁,顺应时代饮食潮流,可以迎合大家的消费需求。

  投资策划

  租赁一间12平方米左右的门面房,年租金3600元左右,购置榨汁机两台、冰柜两台及其他用品需3500元,办理营业执照等500元,投资4300元,再准备2000元的周转金,你的菜汁店即可开业了。

  经济效益分析

  我国蔬菜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白菜、萝卜、胡萝卜、南瓜、冬瓜、番茄、花菜、竹笋、莴苣、豆角、茄子、菠菜、韭菜、木耳、蘑菇、土豆、葫芦、佛手瓜等等,品种繁多,仅按20个品种计算,每天每个品种菜汁销售5000克,平均每千克3元,则日收入300元,月收入9000元,年收入可达10.8万元,扣除房子年租金,水电费,机器设备操作损耗,缴纳各种税费,购买蔬菜,年计4.32万元。

  投资及营销建议

  1.选址宜在闹市区或居民住宅集中区为佳,切不可选择偏僻处或交通不便位置。

  2.为降低成本,可到蔬菜批发市场或蔬菜种植园与菜商或菜农签订供销协议,让他们送菜上门。

  3.要保证蔬菜质量,确保蔬菜新鲜、无污染。
蓝蓝的海,洁白的浪花一排排;红红的土,甘蔗排山又倒海,独特的热带气候养育着雷州半岛肥沃的土壤……

  钟伟是我初中的同学,由于他复读了两年,去年六月才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由于他读的是农林种植,而且人比较内向,在广州找了几个月的工作,都没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于是,他收拾行李离开了广州大都市,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雷州半岛,毕竟家乡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自己又熟悉环境,回家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从此,他开始了的新的生活。

  他先是租了20亩的田地,然后用家里的房产去银行贷了10万,磨刀霍霍,开始了上战场。他的20亩地全部种上了北运菜,辣椒,冬瓜,小白菜,大白菜,生菜,西洋菜等,四年大学知识可以大展身手,他种出来的菜周期短,又大颗,很受批发市场的欢迎。

  不过,收获的过程肯定是要付出汗水,他每天在自己的菜园来回跑动,刚开始是他们一家人帮忙,现在慢慢都请了两位工人专门负责,从130多斤变成了不够110斤,粤西的太阳又特别烈,把他晒得像个“包黑子”。农民是靠天吃饭,加上他是第一年承包,很多设施都不完善,干旱的时候,他经常连夜抽水灌溉菜苗;天冷的时候,又要亲自盖薄膜,每一棵蔬菜都凝集着其无数的汗水。

  恰巧80年一遇的雪灾,青菜可贵过“猪肉”,辣椒就在田里收购价都高达1.6元一斤,连往年最不值钱的冬瓜,收购价都达1.0元一斤,生菜,西洋菜更不用说拉。

  就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特别是近两个多月,钟伟净赚了八十万,他和我透露,明年将加大其种植规模,在其种植范围里,将挖几口井,专门灌溉,还会在冬天的时候,为一些特殊的蔬菜搭起大棚,要成为雷州半岛北运菜专业户。

  创业之梦,许多人都只盯在中大城市,农村这块荒田,成就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之梦,也让我们祝福钟伟在来年事业更上一层楼。
考泽是美国衣阿华州的农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为了有个好收成,考泽像照顾孩子一样侍弄自己的庄稼,年复一年,他在田垄里风里来,雨里去,生活却没有什么变化。每年秋收,考泽总会出神地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玉米,那时,他常常幻想着这些金黄色的玉米会变成金灿灿的黄金。他相信,那些玉米粒中一定潜藏着人们未发现的价值,如果能改变玉米的命运,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一天,考泽在互联网上偶尔看到一则消息:德国和日本生产出了燃烧乙醇的汽车。他立刻把这条消息和玉米联系在了一起,当时,人们意识中的玉米只是一种粮食,没有人想到蕴藏在玉米中的乙醇,是可再生的能源,但考泽却产生了用玉米来加工乙醇的念头。

  因为乙醇既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又可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所以,从玉米中提炼乙醇成为解决美国能源短缺的新办法之一。凭着这种创新,农民考泽成为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06年度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对他的评价是,这个农民,依靠智慧的魔法,把普通的玉米变成了“黄金”。

  在现代社会,创造财富越来越需要知识,需要信息,但这还不够,更需要智慧和创意。这个道理,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普通的农民也能够理解。

  然而,事实上做起来,善于动脑子的人在社会人群中总是太少太少。许多人都说“夜里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路一条”。这里面除了“想与不想之外,恐怕还有个“思想方法的问题。有的人总是舍近就远,以为财富只有在遥远的天边才能找到,对眼前天天接触的可能和机会熟视无睹,而要到远方去寻找财富宝藏却又缺乏勇气或者苦于条件限制而无法成行,于是就只能永远守着贫穷过日子。现在,美国的农民已经发现、发明了从玉米中提炼乙醇汽油的成果,照猫画虎,我们的一些玉米产区是否可以采取“拿来主义”或合作的方式付之一试呢?
玉米  
养殖业,尤其是特种种养殖业,是当前投资领域的热点之一,很多种养殖经营者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就积累起了千万身家,其示范效应带动了很多对行业并不熟悉的投资者。很多人认为种养殖项目上马容易,不需要过高的技术或过于先进的设备,规模可大可小,效益显而易见,因此热心于寻找新的种养殖品种或项目,特种种养殖也由此成为致富的热门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对种养殖技术和品种并不了解,种养殖领域也成了骗术的高发地带。不少人有意夸大特种种养殖的开发价值,利用投资者致富的急切心理,大肆炒作,倒种炒种,假种假回收,令投资者信以为真,盲目上马而导致市场混乱,损失极为惨重。如前几年热炒的“鸵鸟”、“海狸鼠”、“芦荟”、“仙人掌”等种养殖项目,都套牢了很多投资者,损失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甚至百万元,很多人元气大伤,有的人至今都没有再站起来。

  任何高收益的投资都蕴含着高风险。特别是对气候、环境、市场等客观因素有较高要求的种养殖业,更容易引发投资失败。除了遭遇骗术,前几年的“非典”、“禽流感”等大范围流行的疾病,对禽类养殖者也造成了很大打击,有的甚至血本无归。不过,也有人在灾难到来时不仅没有着急,而且借着这个机会扩大经营,浙江安吉县的高健就利用这个机会,淘汰了低端产品,把自己的“竹乡寿康鸡”卖出了138元1斤的天价,生意异常火爆。
戴志康23岁就成百万富翁,这是令众多人羡慕的事情,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业的人如此之多,他又是怎么成功的呢,他成功的秘密又在哪里呢。

  【戴志康,1981年生,黑龙江人。2000年考上哈尔滨某大学,2001年创业,康盛世纪CEO】

  不花小钱,出手就买大件。决断了就不去改变,犯错了也不后悔。———戴志康

  抽中南海香烟、吃大食堂,穿件高中时代的、显得又小又旧的运动服,头发时常蓬松而翘起。也许只有看到他坐上那辆银灰色的宝马,在办公室里用灼人的眼光打量下属,你才发现戴志康不是个郁闷的小青年。

  他19岁以前在家中自学,翌年进大学,20岁从学校出走。22岁还是穷孩子,23岁成了百万富翁。

  刚进大学1年就搬出

  2000年报考了哈尔滨某大学的通信专业,戴志康想,自己精通计算机,如果再把通信搞熟,毕业后一定是抢手人才。

  郁闷!在戴志康眼里,老师应该有人格魅力,比如雷厉风行、眼界宽广。学校里遇到的老师,说话做事总是慢腾腾,在黑板上写几个字要花两三分钟,字还没写完,下面已经开始说话聊天了。戴志康觉得这样的效率不能使自己获益。

  2001年9月,20岁的戴志康搬出了学校,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开始了每天15小时的工作,捣腾自己的想法。

  创业成本每月800元

  从2001年秋天开始,每个月800块的花销持续了好几年。那时候互联网火起来了,戴志康通过互联网认识外面的世界,他对把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社区有了兴趣。他想开发一套能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让即使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管理,如果有人在自己设计的社区里聊天和认识朋友,是一件“特有成就感的事”。软件设计好了,取一个名字叫“Discuz!”,就挂在网上。

  2003年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结果从此以后,Discuz!进入高速轨道,销售平均每个月增加30%%。2003年收入几万,2004年几十万,2005年几百万。
当很多同学每天奔波招聘会抱怨工作难找时,23岁的大学生毕业生许康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板了,先是做进口食品专卖,现在搞“一元咖啡机”,月收入近3000元,虽然不算多,但比求职碰壁的同学强多了。

  许康是南京一所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看见身边的同学四处碰壁之后,许康放弃了就业的打算,而此时他通过报纸看见了南京一家创业服务中心推出的一个“一元咖啡机”的项目。许康便一个人来到了创业中心,参加了该中心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在系统学习了两个月之后,许康带着一台“一元咖啡机”出去创业了。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选址,街头、广场、地下通道等公共场所人流量大,可管理单位不允许他放,许康看好了迈皋桥一处地方,刚把咖啡机放下,就过来两个人警告他不能放,他跑去跟管理单位的负责人协商,介绍这个项目,可对方根本不听就把他回绝了。后来经过多次上门协商后,这位负责人勉强让他把咖啡机放在那。解决好这个问题,下面该烦的就是客源问题。开张第一天,许康很紧张,从早上8点就一直守在机子旁边,可一天下来,也没有几个人去投币买咖啡。“难道是冲调得不好喝?”许康自己买了一杯一尝,味道确实一般。当晚,许康回到家中,在原来配方里面一点一点加料,一杯一杯地品尝,直到喝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果然,第二天,加入新配方的咖啡吸引了不少的回头客,生意就这么一天天地好起来。许康小赚了一点以后,又到创业中心拿了两台机子。现在三台咖啡机,每天最多的时候能够卖出400杯咖啡,一个月能够赚到近3000元。许康现在准备再购买三台咖啡机,把生意做大。

  现在不少同学看许康创业成功了,都来跟他学习,准备回老家去创业,许康也是很热心地教他们怎么配料、怎么选址等,还积极地帮他们联系货商,他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走上创业的道路。

  创业感言:卖一元咖啡成功了并不意味着要让其他大学生也都去卖一元咖啡,努力发现,开阔视野,一定会找到窍门的。
真不敢想象,一个18岁的孩子竟然成了百万富翁,尽管网络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但这么小就创业成功的还实在是罕见。

  18岁,音乐人,网络公司CEO,这些名号集中在张伯宏一个人身上,不让人关注都难。

  现在,张伯宏习惯了把“公司”挂在嘴边。近日,他签约出任上海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CEO,年薪将超过百万元。“80后”创业新贵的年龄纪录被刷新。

  张伯宏回答问题时,努力让自己显得不像一个孩子。但是,张伯宏终究还是个18岁的孩子。他喜欢玩玩魔兽,抓紧吃饭时间玩玩手机游戏。喜欢车,看到保时捷会走不动路,自称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张伯宏不喜欢去迪厅,说自己年龄还太小。问他是否有女朋友,他会严肃地说,那是隐私。但是在博客里,他会一遍一遍地感叹,“我怎么还没有女朋友”。

  对话

  记者:知道有公司要聘请你做CEO的时候,什么感觉?

  张伯宏(以下简称“张”):我当时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晕。

  我说,我要考虑一下,然后挂了电话,给妈妈发了一个短信,说公司要请我当CEO,问她的看法。我妈回短信说,是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要我当心别人目的不纯洁。

  记者:你是怎么考虑的?

  张:当时有两个考虑,一是公司为什么要请我,二是我能不能适应这个角色。但是我也没考虑出什么来,就觉得是个挺好的机会,后来就答应了。

  记者:花了多长时间作这个决定?张:两个小时。

  记者:那你觉得公司为什么要请你呢?

  张:我后来问过我的老板,老板给的答案是,他觉得我的年龄靠近游戏的客户群,能更好地知道客户群的想法,把握游戏的方向,而且对我以前提出的一些建议他也很认同。

  记者:很多人质疑公司是在炒作,你会不会觉得是炒作,自己只是一个符号?

  张:我觉得这种质疑是正常的。我其实也有这种担心,但是因为之前就和这家公司有很多联系,还是有信任存在的。

  我觉得自己先去质疑别人的动机不好。老板当然有老板的考虑,这不是我能控制的。我能做的是用这个平台去把我的事情做好,我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毕竟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记者:在你看来,公司的CEO是个什么角色?

  张:是一个管家的角色,就像一个地主的管家。

  记者:公司给你一个多大的权限空间?

  张:更多的是我来把握公司游戏的方向,把我的创意和想法告诉团队。

  记者:以你的经验,怎么来协调公司里的人际关系?

  张:其实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我来协调,他们已经磨合得差不多了,我是一个空降兵,并不像媒体想的,我去管比我大的人会难管。

  记者:现在百万年薪具体支付方法商量好了吗?

  张:还没有。当时老板告诉我,百万年薪应该没有问题。现在游戏还没发行,我也不敢去想这个事情。其实,即使不给我钱,我也愿意试一试,毕竟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有100万我当然开心了。可是如果最后老板不给我,我也不能掐着老板的脖子非要他给。我觉得我不是为了钱,我现在写歌也能赚不少钱,我是为了这个机会。

  记者:有没有想过,做CEO失败了怎么办?

  张:我会把我能做的事情都做好。如果最后没有成功,我也没什么遗憾的。那我就继续做我的音乐。对我来说,做管理是一种挑战,而对音乐我有种更感性的兴趣。
共 54 条 2/7 首页 上页 2 3 4 5 6 7 下页 尾页

今日财运

今日财运